[TOC] # 1. 串口通信概述 ## 1.1. 计算机通信 问题: 1. 我们知道的通信方式有哪些? 2. 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。 3. 通信的要素:以烽火为例子。 通信要素: 1. 硬件:通信介质 2. 软件: 1. 语法:格式 2. 语义:格式中信息的具体含义 ### 1.1.1. 并行通信 ![image-20240926082752190](./img/image-20240926082752190.png) 优势: 1. 一次传输1个字节; 2. 速度快; 3. 信息表达相对简单; 劣势: 1. 只适合短距离传输; 2. 成本高。 问题:那些地方采用并行通信? ### 1.1.2. 串行通信 ![image-20240926083220154](./img/image-20240926083220154.png) 优势: 1. 适合长距离传输; 2. 成本低; 劣势: 1. 速度相对较慢; 2. 信息表达(通信控制)相对复杂; 问题: 1. 那些设备是串行通信? 2. 是否可以结合串行和并行的优势?如何结合? ## 1.2.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### 1.2.1. 同步和异步 ![image-20240926105411531](./img/image-20240926105411531.png) 1. 通信双方需要专门又时钟线来同步双方的时钟,并保持严格一致; 2. 通信速度相对较高; 3. 如 SPI、I2C通信; ![image-20240926105432567](./img/image-20240926105432567.png) 1. 不需要时钟同步; 2. 通信双方对时间的理解差异可以有少量的偏差; 3. 每通信一帧(固定数量的bit位),会进行一次同步(如上图的START和STOP电平); 4. 例如USB、UART(串口); ### 1.2.2. 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 ![image-20240926110126910](./img/image-20240926110126910.png) 1. 以固定的长度(位)传输一组数据(帧);对于串口来说,一帧一般是一个字符(注意不是字节,以前一个字符是7个位;现在几乎都是8个位,和字节是对应的); 2. 通过帧之间的间隔来进行时间的同步; 3. 如果通信双方对时间的理解差异较小,那就可以在一帧的时间片内检查到有效数量的0和1的序列(帧),这样不需要通信双方对时间的理解完全一致,因为在一帧内的时间差异几乎可以忽略。 **字符格式:** ![image-20240926110639835](./img/image-20240926110639835.png) 一般由起始位、数据位、校验位、停止位组成。对于连续的通信来说,停止也就是起始,因此往往设置停止就可以了。 1. 空闲情况下,通信线路的电平为高; 2. 当需要传输数据的时候,发送方把电位拉低,持续一段时间(开始位); 3. 然后连续发送一个字符和校验位; 4. 最后拉高电平至少持续一段时间(停止位),表示该帧数据发送完成; 从上述的通信过程得知,空闲(不传输数据)为高电平;一旦低电平后,表示通信开始;字符传输完成后,拉高电平;因此起始其实是可以不要的。 ![alt text](img/uart1.drawio.png) 奇偶校验: 奇校验:如果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,则奇校验位0,否则为1。 偶校验:如果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,则偶校验位0,否则为1。 ![image-20240926114933398](./img/image-20240926114933398.png) **波特率:** 波特率是每秒传输位的单位(bps),波特率越高,表示通信速率越快。注意,在任何通信场景中,通信速率的都应该用bps表示;例如100M的以太网,表示 100Mbps,也就是每秒大约传输10M字节(本来应该是100M/8,但是可能有停止位和校验,因此大约估算是100M/10)。 ### 1.2.3. 异步串口通信的数据接收过程 ![image-20240926115059698](./img/image-20240926115059698.png) 我们假设采样时钟是波特率的16倍,具体的数据接收过程如下: 1. 接收过程由起始位的下降沿启动。 2. 接收端等待8个时钟周期,以便建立一个接近起始位周期中点的采样点。 3. 接收端再次等待 16个时钟周期,使其进入第一个数据位周期的中点。 4. 第一个数据位被采样并存储在接收寄存器中。 5. 串口模块在采样第二个数据位之前,等待另外16个时钟周期。 6. 重复此过程,直到所有的数据位都被采样和存储。 7. 由停止位的上升沿使数据线返回到空闲状态。 ### 1.2.4. 串行通信的传输方向 ![image-20240926120728340](./img/image-20240926120728340.png) ## 1.3. STM32串口通信 ![image-20240926120759519](./img/image-20240926120759519.png) **数据寄存器:** 1. TDR 发送寄存器,结合发送位移寄存器,把数据以电平的方式用时间进行排序发送到TX引脚; 2. RDR 接收寄存器,通过接收位移寄存器组成的一个字符装载到RDR; **通信状态标志位:** ![image-20240926163850067](./img/image-20240926163850067.png) 轮询方式可以通过读取上述的状态来进行控制: 1. RXNE表示有新的数据(字符); 2. TXE:表示可以向TDR写入新的数据; 3. TC:发送完成; 中断方式也会有对应的三种方式。 ## 1.4. 硬件结构 串口通信的示意图是这样的: ![alt text](img/uart2.drawio.png) 但是目前的很多计算机没有串口,因此在开发板上有一个USB转串口的芯片: ![image-20240926165734028](./img/image-20240926165734028.png) 因此实际的情况是这样: ![alt text](img/uart3.drawio.png) 这个芯片在开发板的位置是: ![image-20240926170851906](./img/image-20240926170851906.png) # 2. HAL库外设初始化过程